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275章 我的规矩才是规矩!

第275章 我的规矩才是规矩!

第275章 我的规矩才是规矩! (第2/2页)

可就算是放弃了这些,那他所谓的牺牲对轧钢厂来说又有何意义。
  
  轧钢厂就像是一块大圆球,所有人都在扶着它慢慢往前走。
  
  现在遇到了向下的斜坡,圆球越滚越快,就要把围着它生存的人给捻死了。
  
  即便是有人站出来阻挡这个圆球,也仅仅是给它一个微不足道的阻力,并不能阻挡它前进的大势。
  
  除非所有人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不怕牺牲和困难,坚决阻止它的肆意妄为。
  
  可这种牺牲谁又愿意主动站出来承受呢。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李学武能感受到时代赋予自己的重大责任。
  
  他需要找到一条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维护轧钢厂稳定的道路。
  
  这需要智慧,需要勇气,也需要机遇。
  
  他猛地睁开眼睛,决定先从稳定厂内情绪开始。
  
  “器之,通知各部门负责人、骨干力量,十分钟后到会议室开会”
  
  “领导”
  
  沙器之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轻声建议道:“是不是再缓缓,毕竟现在才刚刚开始”。
  
  是的,文件下发后的影响力才刚刚发酵,并没有形成较大的破坏力和效果。
  
  但是,这种风潮一旦形成,就不是李学武能干预得了的了。
  
  他必须在风暴形成前期引导并破坏掉它最大的核心力量,让轧钢厂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去办吧,我心里有数”
  
  沙器之见领导坚持,点点头,转身去下通知了。
  
  李学武不是鲁莽之人,他要召集所有的中层干部和骨干力量进行紧急会议,讨论对策。
  
  轧钢厂不是他的,也不是保卫处的,但保卫处守得就是轧钢厂最后一道防线。
  
  不能等着洪水淹没脖子了才想起救灾。
  
  真要是让保卫处看到需要执行最后一道防线的时候,轧钢厂也到了最后时刻了看。
  
  会议在三楼大会议室举行,到会的有主持保卫处工作的副处长李学武、副处长萧子洪,以及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和骨干。
  
  李学武先是强调了保卫处的职责和纪律,以及他一直在讲的工作原则。
  
  主要负责人可以有思想,讲正治,但保卫处不能有正治思想。
  
  随后,他就当前轧钢厂的严峻思想态势,将会引起的治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决策部署。
  
  最后,他点名各部门负责人,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和发言。
  
  他需要让这些干部明白,虽然形势复杂,但必须要有序地进行工作,不能让轧钢厂成为争斗的牺牲品。
  
  当然了,这只是暂时的对策,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需要更多的盟友,需要更多的智慧,需要更多的时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保卫处的根子不稳,怎么去稳轧钢厂的根基。
  
  无论如何,李学武都不会放弃,坚持了这么久,怎么能因为一场预料到的风波而前功尽弃。
  
  他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轧钢厂所有人的未来。
  
  ——
  
  杨元松的心情很沉重,昨天的会议他还在高谈阔论,狠下杀手。
  
  今天却发现自己的会议发言成了一纸空文,已经不再具有分量。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班子里的成员用沉默和回避的眼神,用脚投了票无声地表达了他们的立场。
  
  形势的变化让他有些惶恐,他意识到自己的权威正在迅速消融。
  
  这是他早有预料的落幕可也是让他措手不及的风波。
  
  他有想过李怀德会利用大学习活动来针对他,却是没想过李怀德还没动手,外面的形势陡然而变他成了众矢之的。
  
  程开元在会议上已经习惯了闭嘴,聂成林更是三天两头的称病修养。
  
  薛直夫……
  
  他给杨元松的反馈是模糊不清的,看不到他的正治立场,更搞不懂他的意识形态。
  
  谷维洁的立场倒是很明确,一切以发展为前提,以轧钢厂和广大职工的利益为前提。
  
  这是一种高调的站队,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谷维洁有选择这么做的条件,也有尝试这条路的资本,她不想争行政管理,李怀德必然要在组织管理上做出让步。
  
  不争,反而是获得支持和妥协的前置条件。
  
  杨元松很羡慕她,他也想不争,可他所在的位置容不得他选择这条路。
  
  可以这么说,跟李怀德站在对立面的不是杨元松,而是杨元松所在的位置。
  
  或者说是各自的立场,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碰撞和争斗。
  
  谁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轧钢厂在接下来将要面临什么。
  
  李怀德赢了,不代表轧钢厂此后一帆风顺。
  
  杨元松赢了,也不代表轧钢厂从此万劫不复。
  
  乾坤未定,谁都有可能是那匹不顾他人死活的黑马。
  
  杨元松是被迫走上这条路的,他选择鱼死网破,可鱼想死,网却迟迟不落下。
  
  现在水臭了,鱼不得不死了,他想主动撞上网,拉网下水。
  
  他决定找杨凤山谈话,希望能从这位老战友那里得到一些支持,或者至少是一些真诚的建议。
  
  然而,当他来到厂俱乐部大门前时,却发现杨凤山正在安静地着扫地。
  
  他仿佛已经适应了清洁队的工作,放下了一切权力的争斗当起了闲云野鹤扫地僧一般。
  
  杨元松当然知道大领导走前跟杨凤山有过一次关于形势的判断和谈话。
  
  或者他是听从了大领导的话,选择了蛰伏下来?
  
  “凤山同志,我来找你是想跟你谈谈。”杨元松试图打破沉默。
  
  杨凤山停下手中的活,拄着扫帚抬起头来,眼神中透出一丝疲惫,却没有任何惊讶:“杨书记,有什么事情吗?”
  
  “要变天了,你还有心思在这扫地嘛?”杨元松试图探测杨凤山的想法。
  
  杨凤山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扫把继续扫地:“杨书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些事情,强求不来了”。
  
  “现在的形势,不是我加上你两个人就能掌控的”。
  
  他再次抬起头,看向杨元松提醒道:“有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说完抖了抖扫帚上的落叶,似是无意地说道:“就像我现在,也是在为轧钢厂做贡献嘛”。
  
  杨凤山如何不恨杨元松,当初如果能获得他的支持,自己又怎么可能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李怀德就算是耍的再凶,书记和厂长两个人收拾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当初两人就代表了轧钢厂所有管理层的意见。
  
  当时的形势还没有今天这么的危险和严峻,一切都有可能。
  
  现在……现在晚了。
  
  一个是形势不由人,杨凤山已经败北,没了竞争的条件和优势。
  
  杨元松被迫站到了前面,这才不得不进行反击。
  
  李怀德成了掌握大局的人,现在对付他,就等于对付整个轧钢厂的管理层。
  
  怎么斗?
  
  杨凤山恨杨元松,从上次见面的不欢而散就能看得出他对书记优柔寡断、有谋无勇的失望。
  
  他面对杨元松能想到的就是当年的亚父范增面对项羽所说的那句千古名言: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现在,他不就是李怀德的俘虏嘛?!
  
  今日杨元松也看到了他将有自己这么一天,所以慌了,来找自己了。
  
  杨凤山一点都不可怜他,更不可惜他有今日,早晚的一天。
  
  杨元松沉默着,他看着杨凤山那平静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失落感。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他想杨凤山真的蛰伏下来也好,或者是真的丧失了斗志也罢,他既然想要扫地,那就不要打扰他。
  
  看他现在的状况也不是很好,就算是站出来又能有多少影响力。
  
  两人相遇,心态各异,原因就在于所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所差异。
  
  ……
  
  杨元松要借助这场风波和大势掀起一番惊涛骇浪,寻找盟友的时候,李学武也在做同样的事。
  
  不一样的是,杨元松为的是重新掌控轧钢厂的大局,李学武为的是稳定轧钢厂的大局。
  
  看起来好像是一件事,可相差甚远,甚至是相互矛盾。
  
  杨元松当初就怕轧钢厂乱,就怕李怀德作妖影响了轧钢厂的稳定局面。
  
  现在他也想学着李怀德借势,先让轧钢厂乱起来,再谋求稳定和控制局面。
  
  李学武当然不会支持他这么做,轧钢厂现在的稳定局面是他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现在有人砸了盘子重新定规矩,他的规矩往哪放!
  
  我的规矩才是规矩!
  
  保卫处的会议结束后,他没有停歇,直接前往了谠委楼。
  
  电话里他同薛直夫已经做过初步沟通,稳定了保卫处,他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搞定纪监委。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卫处掌控治安,纪监委掌控纪律。
  
  当初把李学武提到纪监委不就是防备今天嘛,他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李学武先是和薛直夫一起给纪监委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开了一个思想工作会。
  
  会议上,两人均是强调了形势变化的多样性和严峻性,呼吁大家要坚守岗位,保持理智,严守纪律,维护轧钢厂的正常秩序。
  
  随后两人又单独找了思想较为活跃,且在工作中出现较大波动的干部开展组织谈话。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连哄骗带吓唬的,总算是把纪监委这边稳定了下来。
  
  午餐时间,李学武真正的把会议室搬到了小食堂。
  
  二楼,他们平时就餐的大餐厅,今天的气氛很是严肃。
  
  包间里有平日里聚在一起吃饭的干部,还有其他部门的负责人。
  
  不仅仅是因为轧钢厂里出现了问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出现了思想波动。
  
  有些人的思想发生了偏斜,有些人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更有甚者,竟然想要借这个风撒心中的邪。
  
  李学武在饭桌上不点名地批评了这几种错误思想和胡乱作为,并且严肃地表示,谁敢思想滑了坡,他就敢杀鸡儆猴。
  
  你敢搞事情,我们先搞你!
  
  李学武讲话还是很有力度的,最重要的是保卫处的心没散,保持了绝对的战斗力。
  
  这个时候,谁敢跟李学武顶嘴?谁敢跟他撒野?!
  
  他真的要办你,一手是纪监委,一手是保卫处。
  
  张国祁今天上午自嘲的话就是在给他们敲响警钟。
  
  什么特么叫配合默契啊,那是因为李学武一肩挑双担,左手倒右手。
  
  你敢跳,我先查你违纪,再查你违法!
  
  我就不信你清廉如水,光明如镜,逮着你往死了按在地上摩擦。
  
  他发威,所有人都得听着,都得按照他的指示去办。
  
  即便他仅仅是个保卫处的副处长。
  
  即便他是挂着副书记的副处长。
  
  可副处长说话正处长都得听着。
  
  看看现在的包间里,得着座位的坐着听,得不着的就站着听。
  
  大处长怎么了,财务处的吕源深来晚了,照样得站在门口听着他训话。
  
  这间包间里开中层干部会议,整个小食堂里鸦雀无声。
  
  众人捏着筷子的手都谨慎小心着,很怕弄出声音来,他就是有这股子威严和绝对的压制力。
  
  李学武对着包间里或是站着,或是坐着的单位一二把手讲到:
  
  轧钢厂的未来,他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悬在了一根细线上。
  
  所有人必须紧密地团结起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寻找那条能够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道路。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轧钢厂出现问题,所有人都得跟着遭殃。
  
  现在这股风气明显是针对这他们管理层来的,这个时候不团结,不出力,难道等下去了才知道后悔吗?
  
  厂里扫马路的厂长有一个就够了,不用所有部门的一把手都去陪他扫马路。
  
  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放弃争斗的失败例子就在眼巴前,众人并不缺少争斗的勇气。
  
  他们只是缺少团结一心的理由和第一个喊出这句话的带头人。
  
  现在李学武要做这个带头大哥,没人敢说什么。
  
  关键是你敢说,他现在就敢打你,他正愁没有鸡来杀了儆那些猴呢。
  
  李学武目光坚定地给所有人下了目标:“今明两天是关键时期,部门领导干部一定要顶住压力,控制住局面”
  
  “保卫处和纪监委会全力配合,坚决打击妖言惑众、趁乱生事之人”
  
  “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发现一群,我就处理你们负责人!”
  
  他拍了桌子,严厉地说道:“我李学武说话算话,说到做到!”
  
  所以,中午饭还没结束,以李学武为核心的松散小团体突然团结了起来。
  
  下午一上班,全厂各部门、单位负责人连连召开思想工作会议。
  
  保卫处和纪监委更是做出了配合的动作。
  
  从全厂范围内加强治安管控维护力度,纪监风纪巡查组开展组织纪律大检查。
  
  两部门按照李学武的要求和指示,两种手段齐出,先把那些活跃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李学武预料到这些人会在风潮中有所反扑,但他也不是没有准备和防备。
  
  所有保卫处人员备岗备勤,更是从周五的下午就开始搞全厂民兵拉练。
  
  武器库里的轻机枪都被抬出来露了脸,他就是要亮出拳头,告诫这些活跃分子,他们敢搞事,保卫处就敢搞他们。
  
  李学武坐镇保卫处,冷了脸,眯了眼,一副凶神恶煞要吃人的模样,全厂为之一肃。
  
  这凶神杀气太重,一般人看见都要肝颤,谁敢在这个时候去撞他的枪口。
  
  李怀德也是为他的行为捏了一把汗,不断地在管委会内部明确态度支持李学武的工作。
  
  同时也协调谷维洁加强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
  
  管委会工纠队和文宣队更是全体动员,一个严肃工人纪律,一个宣传正确思想,全力配合李学武的工作。
  
  李怀德本想放弃一部分稳定局面,甚至是牺牲掉一部分利益,换取采用更加柔和的手段来作为过渡。
  
  可李学武这混蛋舍命不舍财,在对待轧钢厂现有稳定和发展问题上,比他还要小气,比他还要偏激。
  
  李学武偏偏就选择了这个更为直接的办法,硬钢这种风潮。
  
  你要吹,我不管,但我能让你吹不动!
  
  当然了,他也从李学武的行动中看出了他的谋算和策略。
  
  那就是保稳定,不反对变革,保大局,不反对精神。
  
  还是要紧扣时代大局和当前的核心价值思想,工业部门严格按照抓变革、抓生产的思路来搞思想工作。
  
  你们想要讨论路线问题可以,但不能影响了轧钢厂的大局。
  
  你们想要转换变革方向可以,但不能以破坏为前提。
  
  李学武给出了妥协的方向,也划出了触之必罚的红线。
  
  今明两日,轧钢厂才算是真正的进入到了寒秋,肃杀之气凛然。
  
  轧钢厂之虎终于露出了獠牙!(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