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新扎军座(一) (第1/2页)
十二月三十日晨,第三十九军三万官兵,冒着日本海军舰只的猛烈炮火,经四十多个小时的激战,强行攻克防城,歼灭日军三千余人。而日军先前盘据的合浦城,也于早些时候由六十六军一部拿下。
于是乎,偌大的广东南路地区,就只剩下由以钦州为中心的钦州湾附近地区,尚在安藤中将所率的第二十一军主力手中了。
恪于钦州湾一带的日军兵力较为强大,又有数量庞大的军舰助阵,强攻很难得手。在屡次诱敌不成后,行营主任只得下达了对这五万日军进行长期围困,并在围困中逐步消耗其有生力量的作战命令。
至此,中日两军虽然还在钦州湾地区小战天天打。但只要稍稍有些军事眼光的人,都能明白,轰轰烈烈的几十万人参加的第一次桂南会战,打到了现在这种两军只有小规模交火的份上,实质上已经是拉下帏幕了
第一次桂南会战,堪称这个时空在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空前大捷。重庆方面宣称,在历时二十多天的作战中,桂林行营所属部队共毙、伤、俘日军官兵四万三千人,另有两千多日军主动放下武器,七百二十四人通电“归义”。中国军队在此役中亦损失了六万一千多人。尽管这个统计结果难免会有些错漏夸大的地方,但国际还是基本认可了中方公布的这一系列的数字。
相比之下,日方就此战公布的那些,只能在国内骗骗日本国民的,离谱到荒谬的双方战损数据,因其可信度实在太低,理所当然的被各方面人士自动忽略了。
如此大胜,国内民众欢欣鼓舞、欣喜若狂,自是不在话下。尽管身为此次会战实至名归的大功臣的程家骥,已是尽量的保持低调了。但他这个屡建奇功的抗日名将,还是被热血沸腾的民众,抬到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全国的抗日报刊都在连载程家骥的生平事迹,所用的词语之美仑美奂到了让程家骥自己都不敢相信,报纸上所描述的这个,十全十美、完美无暇的国之干城、“民族英雄”,和那个南安城中的第一恶少是同一个的同时,也让他对国人的“造神”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更有甚者,重庆某一个由热血青年为主的民众团体,还计划要搞一场高举着程家骥的戎装半身像,来环绕山城的胜利大游行。也是程家骥运道还没有用完,消息灵通的杜先生在获悉此事后,及时制止了这样热情得过了头的学生们的幼稚行为,这才把事先毫不知情的程家骥,从“烧烤”架上硬是抢救下来。饶是如此,程家骥从已到军中来相会的于三姑口中,得知有这么一出时,还是被吓得浑身直冒冷汗。以致于这位让东京大本营的那傲慢的日本将军们,提起来就头疼欲裂的“皇”军克星,在短短一天之内,换了两条内裤、三件内衣。黄中将也没好到那里去,非但程家骥所享受到的待遇,他一样不少,甚至他的家乡的父母官们已在嚷嚷着给他建生祠了,吓这个老实人一连给故乡发了四封十万火急的电报,也才勉强把这件事情拦了下来。
在这些大胜后的泛起的余波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平”军的成立,这一划时代的政治事件,以其所具有的独特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得到了国际国内广泛关注。这一事件,非凡被最高当局誉为此次会战最大之成果,也被此时已有亲中倾向的英、美等国的部分媒体,视为日本穷兵黩武以致于军心离散、民怨沸腾的重要证据。随着欧美各国的大批记者,对这支还在扩大中的日本和平军的采访日益频繁,重庆方面对这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归义”部队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升温。四零年一月四日,为表郑重,由很少干预军事的国府最高负责人亲自下令,明确了日本和平军做为在军事上接受中国军队“指导”的友军,所能享受的待遇和相应的义务,从而在政治上确立日本和平军的地位。
当然,“日本和平军”事件中,得到好处最多的还要算是黄中将和程家骥和他们的新十八军。一月五日,军委会宣布以新十八军骨干组建第四十五集团军。同日军政部明令发表了,第四十五集团军的部分高级军官名单。许是因为新十八军这此的战功,立得实在是太大、也太明显的缘故。在这份人事任命案里,程家骥和黄中将先前报上去的为会战有功人员请功的呈文,得到了上峰极大的尊重。
军委会的命令发表半个月后,四十五集团军于灵山境内正式成立,其主要高级军官及大致编制如下。
第四十五集团军,司令官:黄持(中将)副司令官(暂缺)副参谋长兼代参谋长邱远(少将)
集团军直属队约四千人。
新十八军军长黄持(兼)参谋长邱远(兼)
新七十二师师长黄琪(少将,)(团级建制无变化)
新一二零师师长侯世俊(少将)辖新三五八团、新三五九团、新三九二团(原挺进第三挺进纵队第二总队)、人力运输团。
新一五一师师长杨涛(少将)辖新四五二团(原第三挺进纵队三总队)、新四五三团、新四五四团。(该师为后调师,除新四五二团外其它两个团为架子团。)
全军共二万六千人。
新二十军军长:程家骥(少将)副军长:高士英(少将)参谋长:钱绅(少将)
新一百师师长文颂远(少将)辖新一九九团、新二百团、新三六五团、三六零团、人力运输团(由玉林五属民团一部编成)。全师一万二千人
新一五二师:师长邢玉生(少将)辖新四四六团(原新一百师补充团改编)新四四七团、新四四八团。该师为后调师,情况同上。全师四千人。
第四十五独立骑兵旅旅长刘天龙(少将加中将衔)
快速纵队:纵队长刘以诚(上校)
全军二万三千人。
该集团军成立之初,共有人员五万三千人。其中在会战后,才匆匆被补这支有功部队的天南地北的新兵,就有一万七千人之多。
稍后,兵员不足,新兵太多、五个师中又有两个是需要在短时间内把兵力补齐的后调师的四十五集团军,便立即奉命开往玉林地区,进行进一步的休整补充。
二月一日,玉林城北门外。
近代史上,相当有趣的一幕活剧,正在这里上演着。
一千多名穿着崭新的日式的军大衣、端着三八盖的短小壮实的士兵,正一个个努力的挺直着身板,目不斜视的站在湿气很重的南国寒风中。看这场面,十足是接受长官的检阅的排场。可奇就奇在,检阅这些日军的,除了那些侉着军刀、佩着绶带、脸刮得铁青的日本军官外,却还有几个中国军人。而且从那些日本军官对这几个中国军人那副奴颜卑膝的样子,就能轻而易举的看出,他们彼此间,显然是一种从属关系。总之,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