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XB:纪律 (第1/2页)
OR8A-EPXB:纪律
【不健康的服从关系导致对人类领袖不正当和不符合圣经的服从。】——马克·谢菲尔德,1998年。
……
坐落在印度各地的德国设施往往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它们当中有许多同附近的印度民用设施混用一片建筑区,而且很好地把自己的真实用途掩盖在了温和的表象之下。即便几十年过去了,德国人在印度的影响力依旧挥之不去,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来到这片土地谋生或从事一些特殊工作,而印度人除了对此表示理解之外并无他法。
德国人是有理由为此而自傲的。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日的印度,说德意志算得上是当今印度的缔造者也无妨。一些德国机构在印度抢占了最好的地盘,而并不心服口服的后来者为了争夺同一块地盘(这其中既有德国人又有印度人)势必要和旧主人发生激烈的冲突。类似的事情在印度的土地上屡见不鲜,从城市到乡村都被另一种不见血的厮杀围绕着。
过去的一代老印度人会说,那些占据了繁华地带的气派建筑最有可能归德国人所有;上一代印度人则会说,判断某处建筑区究竟更有可能属于德国人还是印度人的依据是其出入于其中的工作人员和访客,但即便是这种方法也往往会在新变化面前失灵。接纳来自世界各地——至少是德意志影响范围内各国——的访客们是印度人的生活中逃不过的一环,更有不少欧洲人为了寻求净化心灵而专门往杳无人烟的村落进发。各有各的苦难要去忍受的欧洲人会惊讶地发现印度的神奇之处,每个人都能在印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当他们离开这里时,那些重要的回忆也将伴随他们一生并在余下的日子里支持着他们忍受略显单调而枯燥的生活。
印度的土地上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就连前后统治了印度将近百年的英国人也不敢断言他们了解印度的一草一木。那么,后来居上的德国人就更没有理由对印度掉以轻心了。当更多的德国游客和商人满怀期待地寻找着印度的闪光点时,那些直接或间接听命于柏林的人们却有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里既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也不是什么寻找人类灵魂归宿的圣所,而是德意志的边疆和前沿,是两个各执一词的自由世界对抗的最前线。
在加尔各答市内和郊外德国人开设的数量众多的公司和工厂中工作的印度人有时会偶尔向隔壁的其他建筑物投去好奇的视线,他们并不是总能从自己的德国人朋友或雇主口中得知这些建筑的真实用途。当然,他们也不会知道,有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就在漆黑一片的玻璃窗后紧盯着他们、记录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仅有一墙之隔的建筑内外仿佛两个世界,同嘈杂的外面相比,建筑内安静得可怕,每个匆匆地从走廊里路过的人都把大写的焦虑挂在了自己的脸上。他们总是在赶路的,几乎没有人愿意闲庭信步地在这里游荡。一些忙得焦头烂额的工作人员挤在狭窄又闷热的机房里不停地和外界进行沟通,谁也不知道他们在研究些什么。
在另一个高度封闭的房间里,一群穿着便服的工作人员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录像。录像的内容可谓多种多样,但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大部分录像都拍摄于达卡,且画面中充斥着连续不断的爆炸。
“……那到底是什么……”
“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有没有就此被彻底消灭。”其中一个有些心不在焉的工作人员和同伴小声议论着,“让这么危险的东西跑掉,上面肯定会怪罪下来。”
房间里的沉默持续了片刻,又一个声音打破了短命的寂静,“依我看,这些东西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非洲人说不定用得上它们。”
其中一个屏幕上播放的正是达卡的巴基斯坦军队拦截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异形生物的一幕。以巴基斯坦游骑兵为主的步兵不必担心在同怪物的搏斗中轻易地丧命,他们成为了阻挡怪物推进的第一道防线。就连这房间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清楚这些录像是由谁拍摄的,有人猜测是当时恰好从达卡上空路过的孟加拉战机或印军战机随手记录下的瞬间,但他们不会因此就小看录像中的内容,即便许多录像模糊得令人难以分辨其中的景物。
房间里的人或多或少都对当前的工作有些怨气,部分是因为工作毫无进展,部分则是因为录像画面质量实在是太差了。这些平时都自认为有些本事的分析人员已经把和达卡之战有关的录像翻来覆去地观看了许多遍,至今也没能找出其中的真正问题。如果说作为东孟加拉战事尾声的达卡之战当中最值得关注的仅仅是那些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异形怪物,事情反而会简单许多:巴基斯坦方面当时如何处理同异形怪物有关的谣言,德国人就如何依法炮制。比起把相关问题一股脑地推卸给竞争对手,从不承认它存在反而更安全一些。
外面传来了敲门声,穿着稍显体面些的工作人员连忙前去开门并走到房间外,同等候在外面的同僚交谈起来。
“就目前而言,没有进展。”他的每一个发音拖得很长,听上去活像是还没睡醒的可怜人被某些不可抗力从梦乡中唤醒时的语气,“会不会还有一些缺失的重要证据?”
“这是必然的,但我们无法调取那些信息。达卡的战斗结束之后,有不少第一手的情报证据都被装甲猎兵带走了。想从柏林的装甲猎兵总监部拿到那些证据,凭我们是根本做不到的。”来人是个三十岁出头的青年,穿着一件青色短袖衫,头发已经脱落了一大半,再过几年就会加入光头人士的队伍之中,“……这一次我们慢了一步,不然不至于这么被动。”
“可不止是一步啊。”头发还健在的工作人员苦笑着,他看了看同伴的脑袋,觉得自己再过两三年也要落到同样的地步了,“幸好我们手里还有几个【人质】。昨天的审讯记录,能给我们一份副本吗?”
“这是违反规定的。”几乎光头的同伴严词拒绝了老朋友的请求,却转眼间就从身旁的文件夹里翻出了一份复印件,“我们的时间不是很多,他们很快就会找过来的。就算那些人不在乎这个棋子的死活,也得在乎柏林的副业。”
走廊里没有多少人路过,但从事这份工作已接近十年的两人自然不会忘记着无声无息地忠实记录着一切的另一种设备。机器不总是比人可靠,但总是能在大部分场合下表现得比人更优秀,虽然在灵活性上仍然有所欠缺。两人又交换了这些情报,他们彼此都衷心地希望这些不怎么合乎规矩的行为能够帮助他们早些完成上级摊牌的任务。柏林的大人物们怎样明争暗斗,他们不想管也管不了,只求这些斗争不要波及到远在印度的他们。
世界各地的市民们,或者至少是北美还有西欧、中欧的市民们不必把异形怪物当做时兴话题,全是孟加拉危机中各方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的功劳。尽管如此,参与到调查工作中的人们并不会认为已经发生的事件能被轻而易举地抹去,他们需要在难以得到国内其他相关机构密切协助的情况下独自挖掘出这其中的秘密。
这些人没有统一的制服,也不会随便佩戴什么夸张的徽章,更不会把某些除了吸引他人注意力之外别无益处的旗帜和符号挂在走廊里。本应伴随着NSDAP被一同埋葬的机构如今仍然效忠于他们的德意志祖国,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也许外界对于国防军和SPD的某些批评是正确的,但即便沐浴在阳光中却仍然被笼罩于阴影里的人们不会在乎那些意见。他们或是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或是早已看清了语言背后的腐败本质。
“这个姓名——”
“不排除是假名的可能性。约书亚·米切尔,美国人,自称现年34岁,来到巴基斯坦之后以外籍人员身份加入了游骑兵部队。我们正在核实他的真实身份,不过东孟加拉存储的大量资料都被巴基斯坦人给销毁了,而柏林那边搜集的美国公民信息里没有这个人的内容。估计就是个毒贩子或者黑帮成员,私下里也没少胡作非为。”光头的青年男子指着下面的记录内容,让同伴看得更仔细一些,“他的证词是最丰富的,而且看上去不像是个有原则的人。我们还没怎么动药,他就把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说了,这下不知道到时候想要保他的装甲猎兵会怎么想。”
“你知道他们根本就不怕这种程度的威胁,克劳斯。”头发还好端端地长在脑袋上的青年揪着下巴上的胡茬,继续往下看着记录内容,“装甲猎兵是做什么的,咱们都清楚。这几年的风向对他们很不利,于是他们就像发疯了一样地到处积攒能让他们和许多人同归于尽的把柄……但是,如果柏林真的下定决心对他们动手,就凭他们掌握的东西还远远不足以让真正的巨头有所畏惧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