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离乡进城 (第1/2页)
黎明的微光如轻纱般,缓缓揭开了小山村的面纱。这个偏远的村落,宛如被时光遗忘在世界角落的老者,静谧且古朴,四周环绕的青山连绵起伏,山上植被郁郁葱葱,晨雾缭绕间,恰似披上了一层梦幻薄纱,神秘气息若隐若现。山脚下,那错落有致的农田犹如拼图块块,拼接出村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画卷,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恰似大地的脉络,延伸向每一户人家。
沐云川的家,是一座略显破旧的小院,院墙由石块与泥土混合砌就,岁月洗礼下,斑驳裂痕随处可见,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院子里的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往昔夏日,那浓密树荫曾是一家人乘凉的温馨角落,如今却徒添几分落寞。
屋内,昏黄灯光在晨曦映衬下略显黯淡。沐云川坐在床边,眼神复杂地凝视着墙上父母的黑白照片,心中五味杂陈。他身形略显单薄,乌黑浓密的头发随意散落在额前,深邃明亮的双眼似藏着无尽心事,高挺鼻梁下,微微抿着的嘴唇透着一股倔强。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粗布衬衫,领口处已有些磨损,搭配着打着补丁的黑色棉布裤,脚下蹬着的千层底布鞋虽破旧,却被奶奶洗得干干净净。
回想起父母,往昔那些平淡却温暖的日常画面,如电影般在沐云川脑海中一一闪过。父亲身材魁梧,古铜色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健康光泽,那是常年田间劳作留下的印记,粗糙且布满老茧的双手,抱起他时却格外温柔有力,脸上憨厚的笑容仿佛能驱散生活中一切阴霾,让这个小家时刻充盈着踏实的气息。母亲温婉秀丽,一头乌黑长发常编成辫子垂在身后,随着她的走动,辫子轻轻摆动,宛如灵动音符。她那清泉般清澈明亮的眼睛,以及操持家务时展现出的温柔坚韧,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即便生活贫苦,一家人也过得其乐融融。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那个暴雨倾盆的夏夜,无情地开始了扭曲。傍晚时分,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乌云密布,转眼间,豆大的雨点如倾盆般洒落,狂风呼啸着席卷整个村子,窗户被吹得哐当作响,好似有什么不祥之物急切地想要闯入,那肆虐的风,仿若从地狱深处吹来的怨怒,携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沐云川一家刚吃完晚饭,望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雨,父母脸上满是担忧之色。田里的庄稼再有几日便能收割,这场暴雨若冲毁田埂,往后的日子可就艰难了。未等沐云川反应过来,父亲披上那件破旧蓑衣,戴上斗笠,母亲则拿上照明的灯笼,两人匆匆嘱咐了奶奶和沐云川几句,便毅然扎进了那如注的雨幕之中。
沐云川趴在窗边,望着父母在风雨中渐行渐远的背影,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雨势实在太大,天地间仿佛被一张巨大水帘笼罩,视线很快模糊不清,父母的身影迅速被黑暗与雨幕吞噬,仅剩下那一点微弱的灯笼光,在风雨中若隐若现,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犹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奶奶坐在一旁,嘴里不停念叨着:“这天儿啊,可别出什么事儿才好。”她脸上满是担忧,双手紧紧绞着衣角,布满皱纹的手因用力而青筋暴突,尽显焦虑。
不知过了多久,那点灯笼光彻底消失在沐云川的视线里,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前所未有的恐惧如潮水般将他淹没。外面风雨依旧肆虐,毫无减弱迹象,每一道划破夜空照亮黑暗的闪电,都像重重地揪着沐云川的心。
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每分每秒皆是煎熬。终于,雨势渐小,可父母却迟迟未归。奶奶再也坐不住了,拉着沐云川,打着另一盏灯笼,焦急地往村外农田赶去。一路上,泥泞的小路让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行,雨水混着汗水打湿了衣裳,可两人满心都是对亲人的牵挂,哪顾得上这些。
当他们赶到村外小河边时,眼前的一幕宛如晴天霹雳,直击沐云川的灵魂,世界瞬间天旋地转。原本平静的小河在昨夜暴雨后变得汹涌湍急,河水浑浊不堪,咆哮着奔腾向前,恰似一头失控的巨兽。而父母的身影,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河边泥地上,早已没了气息。父亲的蓑衣被扯破,斗笠不知去向,脸上残留着惊恐与痛苦的神情;母亲的辫子散开,凌乱地散落在身旁,她手中还紧紧攥着那盏已熄灭的灯笼,仿佛在生命最后一刻,仍试图用它照亮前行的路,那画面透着无尽的悲凉与绝望。
奶奶见状,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那声音划破夜空寂静,在整个山谷间回荡,饱含着悲痛欲绝的哀伤。她踉跄着扑向父母遗体,颤抖的双手想去触碰,却又不敢,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他们的名字,眼泪如决堤江水,怎么也止不住。沐云川呆立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双腿似被钉在地上,无法挪动分毫,雨水顺着脸颊滑落,已分不清是雨是泪。
自那以后,这个家仿若失去支柱的房屋,摇摇欲坠。奶奶仿佛一夜之间老了许多,原本还算硬朗的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病痛纷至沓来。她常常整夜整夜地咳嗽,那咳嗽声在寂静夜里格外揪心,仿佛要把心肺都咳出来一般。村里的赤脚医生来了一趟又一趟,开了各种药,可奶奶吃下去却毫无起色。去镇上医院检查,医生们也是眉头紧锁,动用了各种仪器,却依旧查不出病因,只能无奈地摇头,嘱咐多休息,开些调养的药后,便让他们回村了。
就在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与无助之中时,消息传到了远在城里的亲戚杨翠兰耳中。说起这杨翠兰,与沐云川家的亲戚关系还得往上追溯好几代人呢。杨翠兰的爷爷和沐云川奶奶的父亲,乃是嫡亲的表兄弟,在那个看重家族亲缘的年代,逢年过节两家人还时常走动,只是随着岁月变迁,生活轨迹渐行渐远,彼此间往来也日益稀疏,不过这层亲戚关系终究是割舍不断的。
杨翠兰打小在城里长大,父母皆是小市民心态,平日里斤斤计较、爱慕虚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她也养成了尖酸刻薄、嫌贫爱富的性子,对乡下亲戚本就瞧不上眼,觉得他们土里土气。此次听闻沐云川家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她心里其实是极不情愿掺和的,可耐不住家里长辈念叨,说什么都是亲戚,这个时候不能袖手旁观之类的话,再加上想着去乡下露个面,做做样子,也好在亲戚面前落个好名声,日后说起来,也算尽了亲戚本分,这才不情不愿地收拾了一番,坐着颠簸的车赶到了村子里来奔丧。
杨翠兰迈进小院时,脸上带着几分敷衍的哀伤,她身着一件花花绿绿的聚酯纤维衬衫,下身是紧身的黑色健美裤,脚踩一双红色塑料凉鞋,打扮颇为俗气。烫着一头卷卷头发,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却仍掩不住那股尖酸刻薄的神情。她看着院子里简陋的陈设,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不过在这种场合下,还是勉强挤出几滴眼泪,假模假样地跟着众人一起忙前忙后,操办着丧事。
丧事过后,奶奶沐陈氏拉着杨翠兰的手,干枯的眼眶里又泛起泪花,声音颤抖地哀求道:“翠兰啊,你看现在家里就剩下我和川儿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知还能撑多久,川儿还小,在这村子里实在没什么活路啊。你在城里待了这么久,见识广,人脉也多,求求你带带川儿吧,让他跟着你去城里谋个生计,哪怕就是打打杂、挣口饭吃也好啊。”
杨翠兰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皱,心里满是不情愿,却又不好当面拒绝,只得敷衍着回应:“哎呀,婶子,我在城里也过得不容易呀,这带个人过去,我还得操心他的吃住,万一有个什么事儿,我可担待不起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